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最大福利网站,无毒不卡网站在线分享,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首頁>檢索頁>當前

為邊境教育播撒希望——記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第二小學教師陳留

發(fā)布時間:2020-08-1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活動名稱: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40  姓名:陳留

40證件照.jpg

黃浦江水奔流不息,友誼關下書聲瑯瑯。從上海到崇左,三千公里教育援桂之路,她是發(fā)達地區(qū)與邊境地區(qū)的教育使者,讓先進教育理念在祖國邊陲生根開花。

——題記

山那頭、河對岸,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是東盟,這里是陳留工作的地方——祖國邊陲廣西崇左市,這里與越南諒山接壤,這里離上海三千公里。

陳留,出生在國際大都市上海,小學和中學一直在上海接受教育,因父親到崇左市援邊支邊,所以舉家南遷。1995年,國家政策允許援邊支邊干部子女回滬,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以后,陳留作出人生最艱難的抉擇——繼續(xù)留在西南邊陲小城崇左,扎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在祖國南部邊陲崇左市教育一線,她努力踐行教育扶貧,讓先進教育理念在南疆生根開花。

她24年致力于邊境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小學教育教學及科研工作,用智慧和愛心為邊境壯鄉(xiāng)兒女筑起啟蒙學習的燈塔,她的課堂充滿創(chuàng)意,鼓勵孩子試錯,鼓勵孩子動手實踐,讓孩子愛上學習。

她引領邊境教師隊伍發(fā)展,足跡遍布邊境各個縣鄉(xiāng),充分依據教師的現(xiàn)有水平,探索多終端、多形式的培訓模式,面向不同對象采用類別層級區(qū)分策略進行實訓,促進學習、研修和實踐的有效整合,有效提升邊境教師專業(yè)成長。

她潛心鉆研,積極面對邊境教改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長期跟蹤研究,形成了十幾個專題研究。她通過對邊境孩子學習空間、資源的有效整合,研創(chuàng)“基于邊境小學生多階數(shù)學思維學習場”方案,提升孩子學習力,提升教師課程領導力,為邊境小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成功的實踐樣板,為推動邊境民族地區(qū)小學教學變革、教育均衡作出貢獻。

40.jpg

邊境課改領航人

從教以來,陳留把滿腔的熱情都投入到了邊境教育教學工作中,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多年的上海求學經歷讓陳留基本功扎實,工作后她勤于鉆研,在課改路上不斷探索實踐、總結創(chuàng)新,她總能敏銳捕捉發(fā)達地區(qū)教壇的點滴新動向、新思維、新理念,得心應手地運用到她的教學研究上,逐步探索出適合邊境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教學的新方法,形成鮮明的個人教學特色。

她把在上海學習到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理念推廣到各個學校,從最初的“把課本搬到屏幕上”,到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再到如今的“互聯(lián)網+”,被公認為“信息技術應用高手”。她的課堂自然流暢、生動幽默,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汲取知識。從早期的“三點四習”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新模式,到目前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主張,她不斷嘗試邊境教學的樣態(tài)。她所教的學生,課堂習慣好,基礎知識扎實,思維活躍有深度,知識掌握有高度,合作互助有溫度。她所教的班級教學質量名列前茅,近年來共指導36名學生參加學科比賽,并獲得國家級、自治區(qū)級獎勵,贏得了家長點贊和學生愛戴。

她參加縣級以上各級各類教學比賽16次均獲獎,她代表崇左市參加廣西第五屆小學數(shù)學教師基本功比賽獲得綜合一等獎,是崇左市歷年來小學學科參加同類比賽的最好成績,為邊境教育爭得了榮譽。

上海市的中小學課程建設在近十年間飛速發(fā)展,作為邊境地區(qū),教師的課程建設還相對薄弱。在2014年,陳留借鑒上海課程開發(fā)經驗,針對邊境地區(qū)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力薄弱、教學質量不均衡的問題,帶領課題組老師,從書籍、資料、網絡等渠道收集和整理有關邊境的傳統(tǒng)壯鄉(xiāng)文化資源,以課程開發(fā)為載體,開發(fā)出具有邊境地域特色的德育課程:《讓孩子從小把祖國銘刻在心里》《把“界碑”豎在邊疆孩子心中》,扎實培育孩子的家國情懷,受到家長學生歡迎。

開發(fā)出鄉(xiāng)土《學習場》課程,通過融入邊境地區(qū)民族資源,讓學生在實景實情中開展探究性、拓展性的學習,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把傳統(tǒng)的邊境民族地域文化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形成新的資源統(tǒng)整范式;在任務的驅動下,在合作交流中進行深度學習,綜合提升了學生學習力,推進教學質量均衡發(fā)展。這一系列的研究形成的《基于邊境小學生多階數(shù)學思維“學習場”的構建與實踐》獲得2019年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讓更多山里娃享受優(yōu)質教育

扶貧先扶智。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崇左的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基礎明顯薄弱,發(fā)展相對滯后,7個縣市區(qū)就有4個貧困縣。群眾貧困程度深,教育教學質量不高。“教育扶貧是扶貧十大工程之一,能夠最大限度消除貧困。一個孩子培養(yǎng)出來,就能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又能影響另一個家庭”,陳留一直這樣認為。從教20多年,陳留始終秉承這個教育初心,為邊境教育扶貧工作默默奉獻。

二十多年來陳留送教的足跡遍布了崇左邊境大小村鎮(zhèn),每到一地,她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和教師們交流研討。2014年5月,她來到貧困縣龍州縣的武德鄉(xiāng),這是一個與越南接壤的鄉(xiāng)鎮(zhèn),在課堂上提問時孩子們都低頭不作答。陳留馬上調整教學思路,在黑板上用簡筆畫把教學內容畫了出來,一下子引起孩子的興趣。她還請孩子上來補充,邊畫邊學,孩子們躍躍欲試,話也多了起來。下課時間到了,孩子們還沉浸在學習中,拉著她的手不讓她下課。在課后的研討活動中,陳留和老師們分享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關注孩子的學習需求,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教學方法傳遞開來。像這樣的送教活動,她一做就是二十幾年,更多的孩子從她的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多年來,陳留致力于把先進地區(qū)的教育教學新理念帶到南疆。2014年1月,陳留牽線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第一小學和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二中心小學建立友好學校,向先進地區(qū)學校學習,讓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在千里之外的廣西南疆生根。在具體實踐中,她有感于盧灣二中心小學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嘗試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讓綜合實踐活動這個一直不受重視的課程在邊境學校煥發(fā)了新的活力。

她借鑒上海結對學校多元評價方法,研究出“課堂星級卡制度”,用一張小卡片,把孩子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紀律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等優(yōu)秀表現(xiàn)記錄下來,卡片雖小,意義重大,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在此基礎上她又做了創(chuàng)新,鼓勵家長向自己的孩子發(fā)星級卡,讓學習評價不僅發(fā)生在校園里,也發(fā)生在家庭中。

滿腔熱情凝聚教師團隊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陳留潛心研究教學,以廣博知識潤化學生;作為特級教師,她以誠相待,以滿腔熱情凝聚團隊;作為教壇明星,她注重引領邊境教師隊伍發(fā)展,提升專業(yè)成長。

她積極參與各種教研活動,發(fā)揮骨干示范輻射作用,多次承擔縣市級示范課,得到市級、自治區(qū)級多位專家的指導和高度評價。她始終心系南疆邊境地區(qū)教育事業(yè),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成果分享給邊境基層教師。讓這些教師再惠及更多的邊境孩子,是她的又一個新目標。

近年來,她主動先后52次承擔縣、市級示范課,在校內外開設36次教育科研講座,有效提升基層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她作為崇左市教育科研和課堂教學質量指導活動專家組成員到各縣上示范課介紹經驗、解答教學疑難問題、指導教研課題工作,所到之處得到領導的肯定及老師的熱烈歡迎;她創(chuàng)新建立校本教師信息技術“主題任務”式培訓模式,使年紀較大的教師也會使用信息技術服務教學,并在市里得到推廣。2010年至今,她多次擔任國培計劃、區(qū)培計劃的主講教師,走遍邊境的各個縣鄉(xiāng),至培訓教師四千多人,有效促進邊境地區(qū)教育均衡發(fā)展。

用關愛潤澤學生心靈

陳留的教育情懷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上,更體現(xiàn)在她對孩子的關愛中。

從教至今,她所教的孩子相當一部分是留守兒童,陳留發(fā)現(xiàn)這是一群缺乏愛的孩子。對于這些留守兒童來說,不單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水平,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包括學習上“扶智”,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孩子學習底子薄弱,行為習慣差,陳留總是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生活中,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經常與學生談心,詢問他們的家庭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

學生岑先明是留守兒童,平時頑皮好動,陳留接手岑先明所在班級后,每個課間都和小明說悄悄話,聊聊他每天看到的趣事,講如何和同學交往的小故事,讓小明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愛護。為了改變他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陳留抓住他的每一個閃光點,不斷鼓勵表揚,還通過家訪、打電話與家長共同關心孩子的教育,慢慢的小明同學融入了班集體,快樂地學習成長。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24年如一日在三尺講臺耕耘,陳留以自己的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堅守在南疆教學一線,教育和感染著每個學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路人,譜寫了新時代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新篇章。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