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小科學銜接
今年暑假滿滿當當的培訓中,讓安徽省合肥市榮城幼兒園教育集團菱湖分園教研組長李子璇感受最深的是,各項培訓都或多或少涉及對幼小銜接的正確認知,以及下一步科學推進幼小銜接的規(guī)范要求。“沒有專門的幼小銜接培訓,但處處浸潤著幼小銜接。”
新學期即將擔任南門小學森林城分校一年級班主任的張莉,也沒了焦慮。多年來,在廬陽區(qū)大力推進幼小銜接,要求小學主動適應,與結對園深入聯動教研的工作推進中,張莉漸漸明晰了解決一年級學生管理難點的方法。
從教師遭遇的幼小銜接難點出發(fā),合肥市廬陽區(qū)定向“狙擊”,通過幼兒游戲的自然生發(fā),雙向奔赴找到問題根源和解決路徑,開拓出一條適合本地的幼小銜接之路。
游戲中幼小銜接自然生發(fā)
“幼小銜接不是一個孤立命題,不是簡單搞幾個活動、開幾項特色課程就可以了,它應該是一種載體,一種體系化、工具化、常態(tài)化的認知和滲透。”在廬陽區(qū)教體局副局長周宗華看來,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各年齡段的典型特征,幼小銜接應從小班開始,有序列、有梯度、成系統地開展各種有利于幼兒后繼學習和發(fā)展的活動,將入學準備教育有機滲透于幼兒園三年保教工作全過程。
區(qū)域頂層設計之下,廬陽區(qū)各幼兒園都在游戲中發(fā)現了推進幼小銜接的巧妙路徑。
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張秀蘭認為,幼小銜接可以在游戲中自然生發(fā)。“比如幼兒園的游戲計劃是搭一個斜坡,我們就會要求孩子們提前制訂搭建計劃,操作過程中,他們會分析判斷積木形狀、擺放位置,及相關因素對滾動路徑的影響,不斷驗證計劃、修正計劃,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們主動習得探究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安全防護意識等幼小銜接關鍵要素的過程。”
在榮城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丁婕看來,關于入學準備的科學指引,為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安排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方法。
多年前,榮城幼兒園教育集團就將幼兒點彩畫作為特色項目加以推進,但它如何與《指南》精神內核相結合,丁婕一直摸不到頭緒。直至廬陽區(qū)全域推進幼小銜接工作后,她才有了答案。
“到了小學,孩子們最缺的不是知識準備,而是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這就是我們的發(fā)力點。”丁婕說。
因此,除了關注點彩畫,促進幼兒手部小肌肉發(fā)育外,榮城幼兒園還從生活準備出發(fā),將繪制過程中的更換顏色和結束繪畫時的洗手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社會準備上,幼兒園重點開發(fā)團體點彩畫課程,即要求五六個孩子共同完成一幅繪畫作品,過程中如何協調使用顏料盤、如何分工合作,幼兒園都引導孩子們自主探究。其間,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社交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慢慢生發(fā)。
雙向奔赴尋找銜接突破口
為什么一年級新生總是到處亂跑、不聽指令?為什么類似問題年年發(fā)生卻不能解決?是不是幼兒園教師沒教好?慣有的偏見和缺乏了解的一概而論讓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橫亙著巨大鴻溝。
在廬陽區(qū),小學和幼兒園圍繞幼小銜接痛點產生的根源深入交流,慢慢將鴻溝填平了。令人驚喜的是,在此過程中,除了小學教師對一年級新生普遍出現的問題有了更科學的認知,幼兒園教師俯下身來觀察孩子的個體視角也讓小學教師的教研方法有了突破。
“喊破嗓子維持紀律,教學效率低下,一年級教師不好干。”新學期開學前,如何分配一年級教師考驗著廬陽實驗小學副校長王宏玉的智慧,“都不愿意帶,得想著各種法子平衡關系、勸諫老師。”王宏玉表示,因為不知道一年級孩子身上的問題怎么解決,教師要承擔更辛苦繁重的工作。
一次次走進廬陽實驗幼兒園、觀摩游戲活動,體驗幼兒一日生活,校長班子帶著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靜下心,圍繞痛點深入溝通,王宏玉慢慢摸到了解決問題的訣竅。
首先是問題為何發(fā)生。“孩子亂跑,并不是孩子不好,也不是幼兒園教師沒教好,而是幼兒園和小學座位排法不同。孩子為什么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是因為班級人數陡然增多。孩子為什么無法理解課堂知識?是因為幼兒園和小學教學方式有天然差異。”
其次是問題如何解決。受幼兒園啟發(fā),王宏玉驚喜地發(fā)現了繪畫記錄的妙用。“轉變一年級新生的作業(yè)形式,從抄寫到繪畫,讓孩子記錄班級發(fā)生的事,引導孩子發(fā)現小學生活的精彩。”廬陽實驗小學教師凌菲虹從幼兒園教師身上習得了個體式觀察法,“真正蹲下身來,和孩子平等對話,站在孩子的視角理解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把陌生的轉化為熟悉的,把抽象的轉化為具體的,把困難的轉化為容易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助力小學教師彎道超越
新課標出臺后,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育人標尺預示著小學教學將更注重學生知識、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全系發(fā)展。在此目標下,幼小銜接往深處攻堅,也為小學教師提供了適應新課標的良策。
廬陽區(qū)教體局幼教教研員方明惠擁有多年一線教學經驗,近年來從事教研工作的她,更堅定地認為,《指南》和最新公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很多導向不謀而合,其中很多相似點就是幼小緩坡過渡的關鍵所在。
“小學階段,單純的知識講授已無法適應新課標要求,幼兒園教師對個體情緒、心理舒適度的關照,從游戲和活動中實現育人的‘彎道超越’值得我們借鑒。”合肥市南門小學森林城校區(qū)教務副主任顏蕾表示,借幼小銜接之機,她逐漸找到了緩坡適應新課標的巧妙路徑。
“對個體的關注是嵌在幼兒園教師內心深處的,新課標下,這種品質對小學教師也愈發(fā)重要。”顏蕾坦言,觀摩中,她多次發(fā)現,在幼兒園,孩子今天頭發(fā)沒梳整齊、衣服沒更換等細微事件都會引起教師注意。
“改革至此,下一步攻堅的重點之一是聯動教研維度和深度的拓展。”方明惠表示,下一步,廬陽區(qū)將常態(tài)化開展幼兒園和小學的聯動教研,以幼兒需求和當下幼小銜接的痛點為導向,實現真正有價值的雙向奔赴。
與此同時,雙向奔赴中,怎么走?走多近?以什么速度走?“度”的把握也需要區(qū)域層面制定規(guī)范、科學推進,“幼兒園和小學的發(fā)展路徑及發(fā)展規(guī)律均不同,但目標一致,即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基。彼此靠近中如何取長補短,天平兩端的平衡需要依靠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方明惠說。
在周宗華看來,加強過程性管理是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有目的的評價,定期和隨機的督查,可以及時了解和判斷各園所幼小銜接的基本狀況和大致效果,及時給予提醒和指導。
下一步,廬陽區(qū)將繼續(xù)做好頂層把關,通過系列研訓,指導各園在選擇和把握整個課程體系時,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水平為依據,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和全面性、整體性和綜合性、生活性和活動性等特點,注重“小處入手,生活入手,細節(jié)入手、長遠入手”,力求構建豐富、多元、開放的課程體系,激發(fā)孩子與生俱來的生長力量。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13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