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師的讀書會”系列②
成為《中國教育報》“給老師的讀書會”領讀者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選共讀書。我想得最多的問題是,作為領讀者,我能為教師們帶來點兒什么。
我的領讀被安排在暑期,共讀時間長達21天。說實話,我很怕浪費教師們寶貴的休息時間,因此選書時我慎之又慎。該選什么樣的共讀書,我有自己的標準:我一直認為,只有與閱讀者以及這個時代形成內(nèi)在聯(lián)系,一本書才真正有價值。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背景下,“雙減”政策和新課標陸續(xù)出臺,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年輕時“摔過跟頭”,且至今有30余年教齡的老教師,我懂得一個人的成長有多不容易;作為從未離開過教學崗位的一線教師,我了解教師們的工作有多辛苦、壓力有多大。教改成敗的關鍵在教師,作為北京景山學校教育改革的排頭兵,我深知新一輪課改對教師們的要求有多高,挑戰(zhàn)、機遇和壓力并存,不做“升級版”的教師,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合格接班人就是一句空話……我回顧了個人成長經(jīng)歷,推己及人、換位思考,最終鎖定“教師個人的全人發(fā)展問題”這一痛點問題。關于閱讀,我有一句口頭語:“天底下沒有秘密可言,所有解開秘密的密鑰都藏在書里。”現(xiàn)在我想,閱讀也一定能帶給教師解決個人成長問題的智慧、勇氣和力量。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有溫度”和“目中有人”的。“有溫度”和“目中有人”并不單指學生,還應當包括教師。不僅要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更要關注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人作為完整意義上的人的發(fā)展;不僅要給目標、壓力和推動力,更要幫助教師形成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葉瀾教授的文章中有三句話很打動我。她說——
“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專業(yè)’。”
“教師從事的是育人的事業(yè),作為教師,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樣地活著,他才能對別人產(chǎn)生影響,一種使其成為人的影響。”
“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持續(xù)發(fā)展的人。”
“作為教師,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樣地活著”,對這個表達,我簡直不能更贊同了。老實講,我很不喜歡“教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比喻,教師的形象太卑微,情緒又太悲壯。我更喜歡有力量感的形容:教師像“太陽”,將愛的能量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學生;教師必須是個強者,內(nèi)心就藏著“小宇宙”,不僅有豐富的情感,更有堅實的信念,這樣才能真正引領學生全面發(fā)展……要像“太陽”,胸懷“小宇宙”,首先就要像人一樣,以生動、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活出質(zhì)量,活出尊嚴,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葉瀾教授除了關注教師的全人發(fā)展,對未來教育等很多重大問題都有前瞻性的見解。通讀葉瀾教授的文集,我堅信這本書能給教師們帶來的啟迪更多。由此,我確定了共讀書目:《變革中生成——葉瀾教育報告集》是主打書;日本教師橋本武先生的《學習力就是生存力——百歲教師的人生寄語》以及他的學生黑巖祐治撰寫的《全世界都想上的課》為主打書的輔助讀物。在實際的共讀過程中,我向教師們推薦閱讀的書更多。我想,閱讀既要有深度、高度,也要有領域方面的廣度。教師們通過閱讀不斷地拾級而上,有了大視野,才能最終形成大格局。溫度呢,就體現(xiàn)在共讀時光中我對教師們真誠的關心中。于是,就有了每天清晨7點鐘準時發(fā)布的導讀視頻。
偉大來自于認真、堅持
第一天,我提出了21天共讀的目標:“今天我們一起閱讀葉瀾教授文集中的文章《教育的魅力,應從創(chuàng)造中去尋找》。閱讀反思的主題是‘關注我們自己作為整體的人是如何發(fā)展的’。請讀友們在全人發(fā)展的角度(不僅是教師身份)反思自己的狀態(tài),建立這篇文章與自己個體生命的內(nèi)在關聯(lián)。21天的共讀之旅中,我們將通過閱讀以及不同內(nèi)容的書寫,串聯(lián)起對自我的重新審視,為自己勾勒人生畫像的同時,也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
第二天,我告訴教師們我作為領讀者的定位:“領讀不一定就是每一篇由領讀者帶著解讀。作者的意思表達得明明白白的,認真讀,靜下心來思考,將作者的表達與自己的生命和現(xiàn)實建立關系,你就能發(fā)現(xiàn)閱讀這些文章對于自己的意義。這個意義的挖掘是你的任務,生成的意義也屬于你自己。你挖掘得越深入,態(tài)度越真誠,收獲也會越大。我的職責有三:規(guī)劃21天,全程陪伴各位老師讀書;找到能激活大家思考的文本和支架,拋出思考的問題,制造思考空間;引導線上交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
這一天共讀的篇目是《論教師職業(yè)內(nèi)在的尊嚴與歡樂》,我也圍繞這個話題和教師們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考:
“他人的人生不可復制,每個人都要走自己的路。但是從個體經(jīng)歷中提煉出來的有益部分卻一定是可以借鑒的,人生的大智慧更是如此。”
“有很多人都有‘把一手爛牌打成一手好牌’的經(jīng)歷。故事的橋段不一樣,但架構(gòu)和性質(zhì)沒本質(zhì)的區(qū)別——你幾乎能提煉出相同的要素來。我尊重每一個努力活著,且活出生命尊嚴的人。”
“怎么理解創(chuàng)造?這一點要追問自己,要界定清楚。現(xiàn)階段我給自己定的目標和原則是‘因為有我的創(chuàng)造,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在我沒有勇氣和能力‘打怪’的時候,我會抱怨命運不公平。我有能力‘打怪’了,也就不在乎公平和不公平了。沒精力,也沒時間,因為我還得打‘下一只怪’呢。”
共讀進行到三四天,教師們最“上頭”的時候過去了,打卡的隊伍開始減員。共讀群里有教師說,減員現(xiàn)象符合“二八定律”,很正常。因為按照這個定律,能堅持21天共讀的一定是少數(shù)。教師們是在安慰我,但我并不是這么認為。說到底,共讀減員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教師們的內(nèi)驅(qū)力不足。面對這樣的動態(tài)“學情”,該如何進一步激發(fā)教師們的內(nèi)驅(qū)力?我立刻調(diào)整了每日早晨的導讀內(nèi)容。于是第五天,我與教師們分享了夏驚鳴的文章《一切偉大都來自認真、堅持、做透》。
我還推心置腹地跟教師們談心:
“21天打卡是個隱喻,我們的人生和做理想的教育都要堅持長期主義。”
“其實,人生有什么樣的起點真不是多大的事。用長期主義引領個人的成長,這個‘長期’是要用來把自己變強的。要點就是堅持、踏實、刻苦。普通人的人生不存在什么開掛模式,‘打鐵還需自身硬’,講實力才是硬道理。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取決于自己。”
“閱讀,真正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所得。打卡的證書,每天分享的老師們反思文字的匯總……這些都是參考,是外力。個人發(fā)展更需要內(nèi)驅(qū)力。眼下我陪伴大家讀書,21天后我們各自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又清楚努力的方向,知道具體該做什么,就能夠獨立地做出改變;堅持下去,慢慢地就會具有葉瀾教授說的內(nèi)生力以及‘獨立的創(chuàng)造力’了。”
也正是從這一天起,每天清晨的導讀視頻到了末尾,我都會以這樣的話做總結(jié):“閱讀是一場馬拉松,同樣需要堅持長期主義。今天是共讀第××天,老師們加油!”
一群人共攀一座高峰
我不光是向教師們提倡閱讀要堅持長期主義的理念,還在這個點位上持續(xù)跟進、深化理念:
有個漫畫講“假如七年能學會一個本領,人就有11輩子”,我認為,“每個人都有‘11輩子’,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教師也需要讓閱讀真實發(fā)生;先思考,再輸出。”
什么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就是教師運用元認知能力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總結(jié)經(jīng)驗,摸索規(guī)律,從而不斷改進教學的行為。”
怎樣反思?“需要我們教師自身具備元認知能力。”
“要思考反思的下一步是什么,當下的反思能否直接帶來并指導你采取行動。”
“反思的下一步還是反思,正所謂‘謀定而動’。反思需要深化,提防淺嘗輒止,提防腦袋里堆積新的名詞而‘消化不良’,提防只知道‘標簽’,提防只會說假話、大話、空話,提防頭腦發(fā)熱導致亂無章法的盲動。”
“要學會不斷追問,‘一竿子捅到底’。”
“學習—思考—行動,要做終身學習者,也要做真正的行動派。”“不論是知識體系,還是認知體系,都要構(gòu)建和進一步完善。”
反思后如何行動?“我們景山學校培養(yǎng)教師的模式是:把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教改試驗、教育科研三者緊密結(jié)合起來,以‘三位一體’的模式發(fā)展自我。”“要拋開面子問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板和短板;要避免‘木桶效應’,補短板,增長板。”“要反思自己身上有沒有葉瀾教授所形容的中國教育‘賽’‘曬’‘爭’‘浮’‘躁’‘糟’這六種‘病’。”
教育教學方面怎樣做到長期主義?“要認真、堅持、做透,保持定力,‘沉下去’,理性思考。”“重新審視、理清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主張和教學行為。”“要實現(xiàn)教育理想,前提是要弄清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樣的。”“一要追問,二要向自己尋求答案。所有的問題都要細化,經(jīng)得起追問,有充足的理據(jù)。”
如何才能做成一件事、擁有創(chuàng)造的力量?“一定要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且對自己和他人有長期價值的東西。”
“我們不僅要學習榜樣,從榜樣身上獲得力量,更要自身具備力量。想清楚‘我期待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離熱氣騰騰、‘活色生香’的生活味道與生命氣質(zhì)有多遠。”
共讀的21天里,我們還共同探討了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未來教育需要怎樣的學生和教師,如何運用好“未來教育定義權”,以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背景下,需要教師具備怎樣的時代精神”等諸多問題。之所以會和教師們討論看似宏大的問題,是因為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始終記著陸游的詩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不理解這些重大問題的意義,就無法真正投入新時代的教育改革中,也無法實現(xiàn)自我的升級。
我的工作一直很忙,暑期也不例外。領讀期間,正趕上我去貴州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會。不管是忙到三更半夜還是黎明即起,我都堅持用心用情地準備每一天的領讀視頻。漸漸地,教師們的內(nèi)驅(qū)力被激發(fā)出來。很多教師都反饋說他們很愛聽我的導讀,還養(yǎng)成了新的作息習慣:晨起聽導讀,上午讀書、做筆記,晚上寫打卡反思。一天中花四五個小時讀書者大有人在。用教師們的說法形容就是“周老師又溫柔又堅決,你那么用心地準備導讀視頻,我們都不好意思懈怠”。大家“不好意思”的結(jié)果,就是兩個共讀群老師們“日產(chǎn)反思文字總量”一直保持在15萬字左右,而且反思都非常深刻、有質(zhì)量。從我這個領讀者的視角來看,21天閱讀,就好像是一群人在共攀一座高峰。前半程大家相對吃力,但堅持下來了,就漸入了佳境。作為領讀者,陪著大家一路走過來,我見證了教師們的進步:通過閱讀,他們攀登到新的高度,視野日漸開闊,思維一天比一天活躍;他們能夠以極其坦誠的態(tài)度面對自我,對待自己的問題自我批評毫不留情;他們互相學習,逐漸融合成一個學習型的大家庭;他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憧憬,也有了前行的動力……這些可喜的變化,讓我再一次感受到閱讀的力量。
這段共讀的經(jīng)歷回顧到最后,還是要用文中講過的話做結(jié)尾:“21天打卡是個隱喻,我們的人生和做理想的教育都要堅持長期主義。閱讀是一場馬拉松,同樣需要堅持長期主義。”
(作者系北京景山學校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28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