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的傾聽者”“有智慧的管理者”“格局很大的人”……這是北京市朝陽區(qū)勁松第一幼兒園園長于淵莘在老師們心中的形象。
在一次教學特色展示大會中,有位參會者感慨地對于淵莘說:“你真是一位扎在老師堆兒里的園長呀!”
這句感慨,堅定了于淵莘和老師們共同成長的信心。“不落下任何一個促進老師成長的機會,是我的責任!”于淵莘說。
“教師這個職業(yè),一定不是別人要你做什么,而是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
于淵莘在勁松一幼工作,一晃已有38年,當園長也有26年了。最初誤打誤撞讀了幼師,畢業(yè)被分配到幼兒園,雖然都是被動的“選擇”,但她的個性是,干什么事都特別認真。
2001年,勁松一幼合并了一所干群矛盾較大的幼兒園。作為園長,于淵莘耐心傾聽老師們的反映,加強黨團組織溝通,并且細心觀察。終于有一天,一個動作成了打開老師心鎖的鑰匙。
在一次干群交流中,于淵莘一邊將雙手舉在頭部兩側,一邊說:“我發(fā)現自己進園、離園時,有位老師做出這樣的動作。”靜默的老師們瞬間笑了,氛圍頓時變得輕松。
為什么會有這個動作?一位老師袒露:“園里布置工作,保教主任說這不行那不行,我們就得改。然后園長來了,又說這不行那不行,我們還得改。最后我們就等著大頭兒發(fā)話。”
“大頭兒來了”這個動作,反映了管理不一致給老師們帶來的困擾,也讓于淵莘找到了破解管理團隊工作癥結的辦法,即減少“我認為、我覺得”的高高在上,多一些尊重和傾聽,重視科學管理能力的提升。
交心,尊重、真誠為先。于淵莘說,老師們都是有想法的人,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她和團隊繼承了前任園長“重視思想建設”的好園風,無論是管理團隊的理論中心組學習、黨團群每周的“政治學習”、教科研學習交流,還是幼兒園的各類活動組織,都采取自主申報、協(xié)作組織、分享智慧的方式,讓每位老師都能與管理者、同伴主動交流,有引領、參與、協(xié)作的體驗,有共享成長幸福的機會。
園風的轉變,讓老師們時刻感受著自己和同伴的點滴進步,也讓家長們最初對“分園”的擔心變成了放心。在合并園區(qū)后的學期末,家委會的一位爺爺說:“您什么都不用說了,老師們已經把愛表現出來了!”一句溫暖的鼓勵,瞬間融化了所有老師的心。
于淵莘說,幼兒園發(fā)展,最重要的是老師們內心要有定力,當清晰地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在工作中看見自己的成長時,主動性和熱情自然就被點燃了。“教師這個職業(yè),一定不是別人要你做什么,而是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
“真正撐起幼兒園穩(wěn)步發(fā)展的是兒童觀,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把孩子放在正中央”
曾經,對于“自己應該干什么”,很多老師會有迷茫。但在一次次的追問和嘗試中,他們腳下的路清晰了。
“培養(yǎng)有思想的教師是我們的管理追求,而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這一切的基礎應該是健康向上的職業(yè)觀和團結協(xié)作的組織歸屬感。”于淵莘說。
每學年初,勁松一幼都會進行一次教師職業(yè)角色認知活動,“我們生活在哪里”“我們是誰”“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期待是什么”“什么是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我們可以做什么”……在這樣的追問中,老師們有了“我們是中國首都幼兒教師”的定位。而有了自我角色認知,老師們就會帶著思考去做事,在內心樹立起職業(yè)責任感。
在“舉眾人之手,擎發(fā)展之天”的管理理念下,勁松一幼經歷著不斷合并幼兒園、剝離重組幼兒園、新建擴建承辦幼兒園的歷程,并穩(wěn)定發(fā)展著。于淵莘和老師們發(fā)現:幼兒園發(fā)展靠大家,但“真正撐起幼兒園穩(wěn)步發(fā)展的是兒童觀,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把孩子放在正中央”。
1996年,于淵莘帶領團隊確立了“以教科研為龍頭,全面促進幼兒園辦園質量提升”的辦園思路。教科研的不斷推進,使“看見兒童、促進兒童發(fā)展”的理念更加清晰,幼兒園一切工作聚焦的都是孩子。
于是,“讓每一朵太陽花在這里幸福綻放”這一辦園理念,最后變?yōu)椤懊恳欢涮柣ǘ荚谶@里幸福綻放”。于淵莘解釋說,去掉“讓”字,意味著每個人都是自己成長的主人;加上“都”字,蘊含的是成人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長。
兒童觀的轉變帶動了管理、課程的轉變,她帶著團隊做研究,發(fā)現孩子們最喜歡角色游戲,有了角色,就有了責任。那么,如何把碎片學習變成系統(tǒng)學習?他們借鑒綜合性主題活動課程,形成了角色性主題游戲課程。
“以往,區(qū)角游戲都是各自割裂的,但賦予角色后,就像一個故事一樣,會生成新的區(qū)角,角色間發(fā)生關系,每天都生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促進課程不斷生成。”于淵莘說。
“期待老師們跟著自己的節(jié)奏不斷進步,而適時打破節(jié)奏是我要做的”
在大班老師李真看來,于淵莘是格局很大的人。在首師大讀研期間,李真曾聽于淵莘講過自己的從業(yè)故事,“當時她的氣場和講課方式很吸引我,讓我覺得幼兒園是成就教育情懷的地方”。
2017年,李真來到勁松一幼,第一年從事的是保育工作,但實踐和科研一樣都沒少。發(fā)現李真對幼兒數學教育有研究興趣,幼兒園就推薦她參加朝陽區(qū)數學工作坊。區(qū)里的教研交流、實踐展示,對她專業(yè)成長幫助很大。工作第三年,她就擔任了大班教研組長。
“園里注重培養(yǎng)科研團隊,建立了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指導中心,鼓勵骨干教師和研究生團隊通過課題提升自己。”李真說,仿佛有雙無形的大手在推著自己往前走。
在于淵莘看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來自職業(yè)尊嚴,而職業(yè)尊嚴來自業(yè)務純熟度和專業(yè)度。怎樣把各種資源匯聚在一起,為不同老師搭建成長的平臺,是于淵莘經常思考的事。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前兩任園長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學歷進修,另一方面推薦他們走出幼兒園,師從名師,參加教育研究。如今,她把這個做法傳承了下來。
從班長、年級組長到執(zhí)行園長,楊丹認為是幼兒園培養(yǎng)人的氛圍成就了自己。“園長和團隊有主動學習、積極實踐的好傳統(tǒng),不論是教育研究、課程建設,還是精準扶貧、‘手拉手’等活動,都讓大家在承擔和參與中得到了歷練。”
勁松一幼有個“火花社”,它的前身是于淵莘自創(chuàng)的每周五政治學習活動,這是老師們自主策劃、輪流主持的活動之一。很多老師對自己策劃主持活動的經歷記憶猶新,也對每每交流時于淵莘謙虛傾聽者的姿態(tài)深有感觸。
“越謙虛越容易博得老師們的尊重,沒有居高臨下,只有傾聽、認同、學習、出謀劃策。”李真說,這樣的文化氛圍讓自己受益匪淺。
“老師們有自己的規(guī)劃,按照規(guī)劃不斷進步,他們轉起來以后,我跟他們一起做,自己會有勝任感,但不勝任感隨時都會發(fā)生。”于淵莘說,“期待老師們跟著自己的節(jié)奏不斷進步,而適時打破節(jié)奏是我要做的。”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04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