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最大福利网站,无毒不卡网站在线分享,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首頁>檢索頁>當前

來華留學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播規(guī)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20 作者:趙煒 溫廣瑞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神州學人》

[摘要]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價值觀傳播,包括緊密相連的兩個層面:一是以來華留學生為對象的價值觀傳播,以培養(yǎng)其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認同為主要目標;二是以來華留學生為主體進行的價值觀傳播,即為其搭建多元化平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從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角度,對來華留學教育進行整體規(guī)劃與設計,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價值與時代意義。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gòu)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1]。核心價值觀是文明的精神標識,也是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對價值觀的認同與傳播是形成軟實力的重要機制。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效果,其關鍵在于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影響力與吸引力,表現(xiàn)為其他國家、民族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度與認同度。

一、來華留學教育是傳播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在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上,目前主要形成了以孔子學院為主體的“走出去”與來華留學教育的“請進來”相互配合的格局。就中華文化傳播的效果來看,海外中文學習者對物質(zhì)文化的認同度較高,對精神層面的認同最差[2]。以孔子學院為代表的海外文化傳播機構(gòu),其對于所在國精神層面的文化影響力相當有限,海外受眾對中華文化核心觀念的接受也比較困難[3]

與國外相比,來華留學教育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環(huán)境與資源優(yōu)勢。“對于一種文化中的信仰、觀念和價值的理解和接受往往需要在這種文化環(huán)境中的體驗與培育,從一種文化外部認識其精神文化部分,只能做到知曉,很難做到真正的理解和認同。”[4]真實的中文和中華文化學習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持續(xù)的學習時段、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來華留學生與中華文化的深度接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這使得深層文化觀念的領悟與認同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與操作性,有利于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但就現(xiàn)實情況來看,來華留學生的招生與教育政策與我國的內(nèi)政外交戰(zhàn)略缺少應有的緊密關聯(lián),相關的社會文化教育也缺少系統(tǒng)性與深入性,其深層價值導向尚不清晰,因而“多數(shù)來華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總體性、系統(tǒng)性認識不足,完全忽視了當代中國的社會風尚與價值觀念對于全面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意義”。[5]我們應重新審視來華留學教育對于提升文化軟實力的特殊價值,將來華留學生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傳播作為重要的目標并對其進行合理規(guī)劃與設計。

2018年12月,陜西省留學生新年晚會在西安交通大學憲梓堂舉行,圖為《歡慶腰鼓》表演

二、來華留學教育視域下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路徑

通過來華留學教育實現(xiàn)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包括緊密相連的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以來華留學生為傳播對象,對其進行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達到提升其認同度的目的。長期以來,來華留學教育主要偏向于中文能力的培養(yǎng)與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而有關思想精神領域的深層次教育則相對匱乏。筆者曾對10名漢語言專業(yè)畢業(yè)的來華留學生進行深訪,其中有6名學生認為在中國所接受的教育不能為之提供思想上的有效指導。來華留學教育在人性價值維度上的缺位,正需要一種求真向善的道德力量、一種具備全人類共同價值的人文情懷、一種利于多元文化和諧相處的大智慧對之進行涵養(yǎng)與補益。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所表現(xiàn)出的仁愛情懷、忠恕之道,所彰顯出的和而不同、多元一體的文化精神,能夠為人類的發(fā)展提供普適性的價值啟示。因此,在來華留學教育體系中融入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理念的相關內(nèi)容,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在來華留學教育中融入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是為留學生提供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選擇,其目的在于促進留學生對已有價值系統(tǒng)的深入反思,增進文化間的理解與交流,“作為文化載體的個體人格也應該是立足本民族文化并汲取世界各國文化營養(yǎng)的,他的價值取向應具有作為個體及類的價值的統(tǒng)一性,并表現(xiàn)為對他人、他民族和自然的態(tài)度及行為模式的一致與整合性。”[6]

第二個層次是以來華留學生為傳播主體,為其提供各種渠道與平臺,使親華、友華的意見領袖們向國內(nèi)外準確傳遞中國智慧,發(fā)出真實的中國聲音。雖然近年來我國來華留學生的規(guī)模與培養(yǎng)質(zhì)量取得不少成績,但是基于對外文化傳播的視角來整合利用留學生資源的意識還相對薄弱,缺少頂層設計的支持,“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有限的留學生資源紛紛流失,致使我國‘走出去’戰(zhàn)略缺乏相關國際人才。”[7]可以說,以什么樣的方式將留學生群體組織起來,通過哪些渠道與途徑將中華文化中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深層理念準確、生動、清晰地傳播出去,構(gòu)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是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一層次是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基礎和條件,第二層次則是傳播的指向與目標。前后兩個層次緊密相連、相互影響,共同服務于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

西安交通大學留學生在進行課堂討論

三、全面優(yōu)化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價值觀傳播體系

(一)提升教育者的核心價值觀傳播素養(yǎng)

《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15版)對教師價值觀傳播素養(yǎng)進行了描述:“了解中華文化基本知識、主要特點、核心價值及當代意義;能通過文化產(chǎn)品、文化習俗說明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交際規(guī)約、行為方式。”[8]《國際中文教師專業(yè)能力標準》(2022)在“專業(yè)技能”下設的二級指標“跨文化交際”中提出教師應“了解任教地區(qū)人們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交際規(guī)約、行為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點,適應不同文化環(huán)境”[9]。據(jù)此可將國際中文教師的價值觀傳播素養(yǎng)概括為:其一,了解與掌握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以及任教地區(qū)人們的價值觀念;其二,具有傳播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心態(tài)與主動意識;其三,能根據(jù)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對象,采用恰當?shù)姆绞剑ㄟ^文化產(chǎn)品、文化習俗來呈現(xiàn)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

留學生管理人員也是留學生教育的重要力量,更需身體力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實際事務的管理中潛移默化地發(fā)揮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與影響作用。

(二)以價值觀為導向,構(gòu)建通識性課程體系,優(yōu)化教材的編寫

課程是實現(xiàn)價值觀傳播的最有效的依托,也是學校開展價值觀教育的最主要途徑,“價值教育不應當被看作像某一科目一樣的課程部分,而是所有教育的一方面,不僅跨越整個課程,而且跨越學校的機構(gòu)和教育政策”[10]。價值觀的教育與傳播依賴于各課程間的組織與聯(lián)合。

目前來華留學生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尚未形成一個有利于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完整課程體系。2017年發(fā)布的《學校招收和培養(yǎng)國際學生管理辦法》與2018年印發(fā)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zhì)量規(guī)范(試行)》僅將中文和中國概況作為留學生學歷教育的必修課。中國概況注重對中國社會文化的一般性知識介紹。中文課一般針對零起點學生,重在聽說技能的訓練。受到學生語言能力及課時量的限制,兩門課程能為留學生提供的價值觀層面的文化養(yǎng)料極為有限。我們應借鑒英美等國的國際教育經(jīng)驗,在中外學生趨同化培養(yǎng)理念的指引下,積極整合利用校內(nèi)外各類課程資源,構(gòu)建一個適用于來華留學教育的通識性課程體系。課程種類多樣,豐富多元,以中英雙語進行講授,適當融入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nèi)容。

教材是課程的產(chǎn)物和體現(xiàn),其內(nèi)容的編選以及主題呈現(xiàn)的話語方式同樣實現(xiàn)著價值觀傳播的重要功能。以留學生中文教材為例,要善于選擇、改編、創(chuàng)作體現(xiàn)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國故事。這些故事須扎根傳統(tǒng)、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如《博雅漢語(高級飛翔篇I)》中選取了畢淑敏的《內(nèi)部招標》[11]。女主人是一位作家,平時大量的稿件都由丈夫幫忙寄送。日子長了,丈夫逐漸變得不耐煩,甚至提出了有酬勞動的要求。這時,兒子以競價的方式與父親展開競爭,結(jié)果使父親的計劃變?yōu)榕萦啊W詈螅透骞ぷ鬟€是由父親無償承擔。文章所描寫的“三口之家”,既貫穿著和諧融洽的傳統(tǒng)家庭氛圍,又呈現(xiàn)出平等、競爭的新觀念。這樣帶著濃濃生活味道的好故事,更易觸動留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形成他們對當代中國家庭觀念的新理解。

主題內(nèi)容的呈現(xiàn)要簡明、清晰,盡量避免文化傳統(tǒng)和政治運作所積累和形成的迂回、曲折的話語方式。如《博雅漢語》第七課《人》,以四個人物“任何人”“每個人”“有的人”和“沒有人”尋找仙果的過程為主線,旨在表現(xiàn)一種百折不撓的韌性精神[12]。但這種隱喻的表達方式以及一些生僻的詞語如“橫柯”“水蛭”“皚皚”“泅”等,使留學生的理解費時費力,價值觀的傳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創(chuàng)建平等、開放的價值觀傳播環(huán)境

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將文化領域?qū)W習目標設定為:1.學生應表現(xiàn)出對文化行為與文化觀念之關系的理解;2.學生應表現(xiàn)出對文化產(chǎn)品與文化觀念之關系的理解[13]。對深層文化觀念的理解被確定為教學的核心目標。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由對文化產(chǎn)品與文化行為的感知逐漸引向價值領域的思考。問題要有針對性,具備展開討論的空間。例如講授“長城”,其基本信息屬于表層文化知識范圍;“為什么修建長城”“中國國歌里為什么會有長城”等問題則指向中華文化崇尚和平、團結(jié)自強的文化精神。表層知識的識記與文化觀念的討論相結(jié)合,這是在教學層面推進價值觀傳播的有效途徑。

文化教學的目的并不是使留學生強行放棄或改變已有的價值觀,而是通過接觸、學習、體驗的過程,使留學生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產(chǎn)生積極、正確的理解與認知,達到一種求同存異、美美與共的境地。

教師要善于聆聽學生的講述,在信息的雙向互動中,營造多元文化平等交流的和諧語境。如《博雅漢語(高級飛翔篇I)》第三課《一諾千金》就是一篇好文章,用幾則小故事展現(xiàn)出誠實守信、遵守諾言的良好道德品性[14]。筆者曾請留學生在母語中尋找與之相近的成語或俗語,用自己的文字寫到黑板上并進行講解。學生們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罕見的興奮與歡悅足以證明,平等、多元、共存的文化語境讓他們真正領略到了人類共有的精神價值。這也契合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世界各國的真誠呼吁: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15]

2019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七屆國際文化節(jié)在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開幕

四、整合來華留學生資源傳播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

來華留學生是對外文化傳播的一支重要力量,發(fā)揮著“他者鏡像”的獨特作用。通過來華留學生介紹中華文化,是推動中華文化及核心價值觀走向世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據(jù)了解,在學成歸國的來華留學生中,多人擔任了副部長以上的職務,如埃塞俄比亞前總統(tǒng)穆拉圖·特肖梅·沃圖、泰國公主詩琳通等。詩琳通公主不僅直接推動了泰國高端中文學習項目的開展,也通過廣泛研究與著述,將中國的價值觀與生存智慧傳播到泰國社會各階層。詩琳通公主是來華留學生中的典范,也是公認的傳播中國聲音的“意見領袖”。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需要更多像詩琳通公主這樣親華、友華,并精通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

以優(yōu)秀留學生為主體進行價值觀傳播,表現(xiàn)為國內(nèi)與國外兩種向度。國內(nèi)向度指留學生向中國人或其他在華人士實施的價值觀傳播行為,帶有明顯的文化“反哺”意味。如西安交通大學土耳其籍留學生王成明,在學期間對孔子與穆罕默德的思想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以兩者的教育思想為研究對象,完成了畢業(yè)論文的設計與寫作。他曾應邀走進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與奧林匹克花園學校,為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們分享《論語》中的名言警句,講授做人做事的道理[16]。這種以留學生為主體的價值觀傳播活動,以其新穎的形式、獨特的視角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助于提升國人對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與自信心。

國內(nèi)向度還包括留學生對留學生進行的價值觀傳播。根據(jù)傳播的不同背景,留學生間的傳播又可分為教學中的傳播與生活中的傳播。教學中的傳播一般以課堂作為最重要的傳播陣地。如留學生生產(chǎn)實習報告會,常常會涉及到價值觀的理解與認同問題。哈薩克斯坦籍留學生班杰在本國一家中資企業(yè)實習,主要從事石油領域的翻譯工作。他在實習報告會上特意提到了中國人的集體責任感,引起了在場很多留學生的共鳴。韓國留學生高允雅在西安一家外語培訓中心擔任韓國語教師,在實習總結(jié)中多次提到中國同事們友善、敬業(yè)、熱情、謙虛等美好品質(zhì),但也對復雜的中國式人情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留學生教育對于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實踐價值更多地表現(xiàn)在國外向度上,即通過各種途徑與平臺,發(fā)揮留學生群體的力量,向國際社會展現(xiàn)真實的中國形象,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gòu)建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一方面,要利用圖書、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為留學生搭建文化傳播的平臺。圖書出版不能僅限于中文教學用書,應當充分動員具有跨文化、多語言能力的優(yōu)秀留學生,將一部分能夠集中反映中華文化價值觀的優(yōu)秀書籍翻譯傳播出去,擴大文化影響的廣度與深度。如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羅賓·吉爾班克在10年時間里,向歐美陸續(xù)翻譯了超過150萬漢字的中國文學作品,為歐美人了解中國打開了一個文學窗口[17]

再如報紙,筆者檢索了中國日報(英文版)(2008-2018)的文獻資料,與來華留學教育相關的報道共有39篇,其中27篇是對來華留學形勢與政策的分析,只有12篇涉及留學生的社會文化體驗。這些報道大多偏向于文化表層,較少涉及文化觀念等深層領域。可以說,在如何利用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借助留學生群體進行價值觀的對外宣傳方面,還存有較大的拓展空間。除傳統(tǒng)媒體外,我們還應合理規(guī)劃與積極利用新興媒體平臺如微信、抖音等,為留學生搭建文化體驗與價值觀傳播的全新數(shù)字化平臺。

總之,來華留學生群體對于中華文化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有著海外文化傳播所無法替代的獨特價值與作用。通過提升教育主體的價值觀傳播素養(yǎng),構(gòu)建融入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的通識性課程體系,開發(fā)與之相應的多語種系列教材,探索適用于價值觀傳播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增強來華留學生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度、更新重塑自我價值認知的重要路徑。在此基礎上,應積極主動地為來華留學生搭建文化體驗平臺與對外傳播渠道,向世界傳遞真實的中國聲音,貢獻獨特的中國智慧。(作者趙煒系西安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學事務管理部主任,溫廣瑞系西安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本文系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課題“基于能動性的國際中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與策略研究”[22YH10B]、中國外語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世界語言與文化研究”課題“基于能動性的國際中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與培養(yǎng)策略研究”[WYZL2022TX0003]、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陜西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滿意度測評與提升策略研究”[2019Q0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1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jié)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吳瑛.中國聲音的國際傳播力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149.

[3]張志洲.中國文化外交新背景與概念基本涵義辨析[A].陳文力、陶秀璈.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戰(zhàn)略研究[C].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97.

[4]王建勤.全球文化競爭背景下的漢語國際傳播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190.

[5]林佳佳.文化“走出去”視野下在華留學生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對外傳播,2017(6):47-49.

[6]宋曄.現(xiàn)時代人類的價值取向與國民理想人格重塑[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1(2):11-14.

[7]韓維春.來華留學生教育與我國“走出去”戰(zhàn)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58-59.

[8]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標準[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6.

[9]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中文教師專業(yè)能力標準[S].2022-8-26.

[10]Graham Haydon: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the ethical environment[M].2006.

[11][12][14]李曉琪.博雅漢語(高級飛翔篇I)[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5-90.

[13]ACTFL.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th Century[S]. Lawrence: Allen press,1999:9.

[16]陜西師范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學校.“洋”老師帶我們與國學同行[EB/OL].(2017-12-28)http://www.snnuolp.com/news_content.php?id=1180.

[17]新華每日電訊.陜西文學的英國“擺渡人”[EB/OL].(2018-02-05)http://mrdx.cn/content/20180205/Articel07003BB.htm.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