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2021年9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昭蘇縣第一中學高一年級語文教師任軍梅坐在鏡頭前,正與江蘇師范大學魏本亞教授進行云端課堂教學對話。圍繞“沁園春·長沙”這一課題,魏本亞教授就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悉心指導,適時點撥,任軍梅老師結合校本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一堂新課程標準下的“新語文課”現(xiàn)出雛形。
鏡頭二:受疫情影響,昭蘇縣第一中學的教學由線下轉為線上,教師們的授課由講臺變?yōu)殓R頭,不免困惑。以“數(shù)學課堂教學診斷及數(shù)學學習目標設計”為專題的泰昭兩地線上教學研討活動應時開展。隔空不隔識,泰昭兩地的學科教師隔空對話,就共同教學話題充分交流,各抒己見。通過思想碰撞,昭蘇縣第一中學的教師們在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得到了泰州專家教師一一指導,茅塞頓開。
鏡頭三:“本周是李箭教授的閱讀理解專題研學講座,通過聆聽學習、互動交流、案例闡述,我對高中課改理念明晰起來,這樣的研訓活動真的很有營養(yǎng),對于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了。”昭蘇縣第一中學的徐大芳老師由衷感慨。
以上三個鏡頭是正在實施的“泰州教育生活云·昭蘇高中教師研修項目”活動中的場景。
應運而生
時間回到2021年7月,在昭蘇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泰州援疆工作組的統(tǒng)籌謀劃下,來自泰州教育局及名校的調研員、專家教師一行10余人到達昭蘇。
縣委、縣政府領導為泰州專家名師一行舉辦了歡迎會。縣委書記侯陶介紹,近些年,因為泰州的支持,昭蘇的教育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兩地繼續(xù)加強協(xié)作,取得跨越式發(fā)展,在泰昭兩地教育融合中迸發(fā)新的活力。
短暫而熱情的歡迎會結束后,泰州市教育局一級調研員萬琳、泰州市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王雪飛帶隊的江蘇師范大學教授魏本亞、南通大學教授時金芳等教育專家一行,不顧遠行的疲憊,深入昭蘇城鄉(xiāng)學校的教學一線進行調研。通過專家報告、交流研討、同課異構等方式,專家組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送課、研討活動。對昭蘇教育教學,特別是教科研,專家組進行了科學診測,明確“找短板,補短板”是今后一個時期泰州教育援疆工作的重點。“問診把脈”昭蘇教育“短板”,經江蘇師范大學、泰州市教育局與昭蘇縣教育局協(xié)商,決定借助“泰州教育生活云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口支持昭蘇縣高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3個學科的課堂教學提質。
想昭蘇教育之所想,急昭蘇教育之所急。江蘇泰州援疆工作組多方統(tǒng)籌,積極協(xié)調,牽線搭橋,2021年8月,“泰州教育生活云·昭蘇高中教師研修”項目正式啟動。這對昭蘇縣第一中學的師生以及對昭蘇教育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昭蘇縣第一中學是昭蘇縣唯一一所高中三年制學校。截至2022年8月,“泰州教育生活云·昭蘇高中教師研修”項目活動已經運行一年。目前,已經形成江蘇師范大學、泰州市教育局、昭蘇縣教育局、昭蘇第一中學四方協(xié)同構建、優(yōu)勢互補、責權明晰、運行順暢的合作機制。昭蘇縣第一中學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共計80余名教師,在三年周期內,將與江蘇師范大學、泰州市的教育專家、名師、骨干教師親密接觸,共研共修,從而培養(yǎng)、造就一批具有發(fā)展?jié)撡|、能夠擔當起昭蘇高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教育改革發(fā)展大任的優(yōu)秀骨干教師,使昭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有一個大的提升,推動昭蘇高中教育質量進入伊犁州先進行列。
共研共進
目前,“泰州教育生活云·昭蘇高中教師研修”項目網絡研修活動已開展一年,各項活動按照研修計劃有序進行。一年來,四地協(xié)同,三科教師上傳同課異構課2000余節(jié)次,進行線上研討課78節(jié)次,進行線上專題研討30場次,教師與專家一對一對話72人次,累計參與2188人次,教師們受益匪淺、收獲滿滿。
轉變思想,尋求突破。魏本亞教授與昭蘇縣一中教師連線對話,提出的備課方法“由內到外”,從課本的內圍入手,尋找突破點,課堂適時搭建外圍的學習資料支架,幫助學生學習,這一教學思想對教師們的觸動很大。魏教授強調,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鼓勵學生自我突破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細處和深處。專家團隊根據昭蘇縣第一中學教師的實際情況,為研修制訂了具體可行的計劃,對高中課程標準有計劃按章節(jié)地進行深入解讀與思考,讓大家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更深刻、更具體。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昭蘇縣學生基礎薄弱、參差不齊,而高考試卷難易程度又是全國統(tǒng)一的,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以及考試能力,是昭蘇高考復習指導要思考并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專家們提出降低對學生的要求、降低學習難度、化繁為簡的建議。建議教師不要因學生基礎差而焦慮,要有平和心態(tài),尋找提升的辦法,選擇適合本地學情的教學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去學習,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學習的成就感,只有這樣逐步引入,學生才能有提升、有收獲。
立足課堂,活用教材。通過一年來的研修,昭蘇一中的三科教師深刻領悟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課堂,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避免課程設計“新”、實施方法“舊”的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教材,實踐新觀念”,力求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高效,讓學生樂學、愛學。
專家團隊熱忱幫助,毫無保留地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梳理教學思路,及時解決教學困惑,雖然遙隔萬里,但研修平臺架起一座橋梁,讓身處偏遠縣城的教師們感受到濃濃的研修學習氛圍。通過一年的交流,教師更新了教育理論,提升了師德修養(yǎng),豐富了教學經驗,改變了教學方法,把握教材、駕馭課堂、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等技能也有了很大提升,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下堅實基礎。
砥礪前行
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全國第八次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到新疆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深度推進“組團式”教育援疆工作,助推昭蘇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十三五”期間,江蘇泰州對口援助昭蘇縣教育工作取得不俗成績,碩果累累。
近幾年,江蘇省泰州教育援疆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援疆資金注入,一批學校、幼兒園得以建成,昭蘇教育的基礎設施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6年9月,由江蘇泰州援疆資金投入1.6億元援建的昭蘇縣第一中學正式投入使用。根據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繼縣一中后,泰州教育援疆又投入1.3億元,分別建成了高標準、高質量、具有現(xiàn)代化設施的示范性九年一貫制學校——第四中學和昭蘇鎮(zhèn)明星幼兒園。2020年,為進一步提升昭蘇縣第四中學校園文化內涵,援疆資金投入920萬元;為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援疆資金投入160萬元為昭蘇縣第一中學進行附屬設施建設;2022年,援疆資金為昭蘇縣第三中學綜合樓項目建設投入資金1200萬元。援疆資金為昭蘇教育基礎建設項目貢獻了重要資金支持,有效緩解了昭蘇縣的財政壓力,并實現(xiàn)了城區(qū)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四翼”發(fā)展、互促互進的良好格局,為昭蘇教育優(yōu)質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近幾年,江蘇省泰州教育援疆加大智力投入,通過支教、柔性引才、交流培訓等形式,落地教育科研的幫扶、引領,昭蘇教育科研及課堂教學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
2020年以來,江蘇省泰州市派出51名支教教師對口支援昭蘇縣5所學校,覆蓋了小學、初中、高中、職業(yè)技術教育等學段,其中中組部選派人才援疆14人、萬人援藏援疆計劃42人、柔性引才引智5人,有力緩解了昭蘇縣教育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的狀況,進一步促進了教師結構的優(yōu)化及教師隊伍的“傳幫帶”培養(yǎng),為昭蘇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作出貢獻。這些援疆支教教師在5所縣直學校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文化活動、第二課堂、學科引領等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促進昭蘇縣教育教學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昭蘇發(fā)展職業(y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雙師型”教師短缺的情況下,泰州教育援疆發(fā)揮柔性援疆作用,派出5名“雙師型”教師,提升昭蘇職業(yè)教育水平,助力脫貧攻堅向鄉(xiāng)村振興穩(wěn)步邁進。
利用寒暑假,我們先后有5批33位泰州專家、名師來到昭蘇,開展送教、研訓活動59場次,落地培訓本地教師2850余人;通過“泰州教育生活云”“高港昭蘇淳化云牽手”等活動,線上培訓教師3730人次;接收118名昭蘇本地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赴泰州名校,進行“一對一”結對定崗定向培訓指導,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為昭蘇教育留下了“帶不走的財富”。
近年來,通過“對口交流友好”工程與締結“對口交流友好單位”等形式,加大兩地學校、師生的溝通交流,讓兩地友誼之花繁茂盛開。昭蘇縣27所學校通過“對口交流友好”工程與泰州市各學校締結“對口交流友好單位”,9000余名各族學生通過“萬里鴻雁傳真情”結對,兩地結對班級共上“空中云班會”,促進了兩地師生的交往交流交融。援疆教師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為186名貧困學生發(fā)放助學金111.6萬元,捐資347萬元救助各族家庭困難學生579人,為村小捐物40余萬元,惠及學校29所、學生5600人次。
加強援疆工作,助推昭蘇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我們一直努力前行。
(作者:康芳華,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昭蘇縣教育局)(《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10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