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清晨的革利鄉(xiāng)中心學校傳來輕快的歌聲,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愛黔行支教隊開啟了一天的教學。從8月1日到8月14日,在為期半個月的時間里,該校大學生支教隊在貴州安順市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革利鄉(xiāng)中心學校開展支教,新教課程不是熟悉的語文、數(shù)學,而是從中國到全世界的各種音樂。大學生給小學生送去各種音樂課程,把美育帶進大山,在大山里的孩子心中早早地播下一顆熱愛藝術的種子。
藝術啟蒙,用理論助力音樂夢想
在山村小學,由于包班教學、教師緊缺與其他一些條件的限制,藝術類課程很難開展。可是在支教隊所在的革利鄉(xiāng)中心學校,支教隊員幫助山里娃實現(xiàn)了自己的音樂夢,讓他們一展稚嫩的歌喉,掌握了一項樂器。
對于山里的孩子來說,在學校里做的是一些城里孩子已不曾玩耍的游戲,歌謠、丟手絹、扔沙包……當支教隊員告訴孩子要開設音樂課時,孩子十分驚喜、高興。
“音樂設備極度匱乏,孩子將音符讀作‘1234567’,不知道‘哆瑞咪發(fā)’……”支教隊員牟采梅介紹,當走上講臺時,她就意識到了自身的責任之重,教會這些孩子樂理知識遠比預想的困難。于是,她就從音符開始講起,手把手地教、一對一指導,引導孩子用拍桌子的方式跟著節(jié)奏打節(jié)拍,教會如何開嗓,原本略顯拘謹?shù)恼n堂在一聲聲手掌相互敲擊的聲音中逐漸活躍起來。
隨著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越發(fā)深入,另一位支教隊員薛鈞宇給孩子介紹了世界名曲和世界著名十大樂器。談起這節(jié)音樂課的場景,薛鈞宇印象深刻,“大山里的孩子對學習音樂的機會非常珍惜,城市里的孩子上興趣班會有家長接送,在這邊,有孩子為了上學甚至需要獨自徒步近一小時。”
笛聲悠悠,讓夢想音符飛出大山
教會孩子簡單的樂理知識后,當務之急就是解決眼下樂器短缺問題。支教隊拿出團隊累積的費用,為每個孩子購買了豎笛。“我們在音樂書上看到過這個東西,但是我們買不到。”孩子嘰嘰喳喳地告訴老師。牟采梅先是為孩子介紹了豎笛的結構和原理,又手把手教授演奏操作。第一次接觸豎笛,孩子有些手足無措,但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下課的時候,一些機靈的孩子已經(jīng)學會用豎笛吹奏幾句《小星星》。班長施怡說:“如果不是哥哥姐姐的到來,我們山里的小學,很少接觸到樂器,這里也沒有專業(yè)的培訓班,謝謝哥哥姐姐圓了我們的音樂夢。”
山村的孩子雖然沒有華麗的音樂器材,沒有專業(yè)的音樂教師,但是他們也能演奏屬于自己的樂章,這些孩子能利用樹葉吹出清脆而動聽的曲目。“這是我的獨門絕技,是爺爺教給我的,有時候在家里自己吹著玩的時候,爺爺在旁邊還要唱兩嗓子山歌嘞。”孩子驕傲地說。
紅歌嘹亮,家國情懷厚植心中
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建團100周年,作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學生,支教隊成員自覺擔負起引導孩子樹立入隊、入團、入黨“人生三部曲”的偉大志向理想的任務。支教隊員王夢琪選取了《沂蒙山小調(diào)》《茉莉花》《強軍戰(zhàn)歌》等民歌紅歌,介紹了歌曲創(chuàng)作背后瓦解敵人、幫助群眾、鼓舞紅軍斗志、建設一流軍隊的故事。
孩子對于那段紅色歲月,有了自己懵懂的理解,對于強國強軍贊不絕口。有一名小男孩,第一個站起來發(fā)言:“爸爸跟我講過一句話,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簡短卻有力的發(fā)言,獲得了大家的掌聲。王夢琪鄭重地和孩子說:“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了百年歲月,也將繼續(xù)引領中國人民向幸福生活奔去,大家記得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用音樂奏響時代強音,用音樂培育時代新人。“立德樹人”指引著大山學生,乘著樂符的翅膀,飛向詩意的遠方。(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孫軍 通訊員 馬達 牟采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