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更可以點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在六年級“綠色植物如何獲得能量”這節(jié)科學課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我的一米花園”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借助數(shù)字化手段,豐富學生居家學習體驗,增添科學學習趣味性。
課前,微視頻引入,激發(fā)科學興趣。以學生欣賞自己制作的“我的一米花園”微視頻,即在自家陽臺開辟一個小花園過程的視頻,來分享水培植物的種植過程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沒有同學想打開攝像頭分享你種的植物?”教師提出問題后,就有學生迅速打開攝像頭開始分享,有的學生還展示了不常見的植物,讓其他同學利用植物識別小程序來獲取信息。“這些是我用綠豆發(fā)的豆芽,這是我水培的蔥。”學生們踴躍交流。
“如果我是一棵植物,但我不進食,我該如何獲得能量呢?對,是光照。”在視頻分享中,學生們自然地提起自己的心得——光照。在分享中,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學習重點。
課中,共享資源,落實教學重點。“怎樣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變量是陽光呢?老師這里有A和B組相同的植株,有水和太陽,有沒有同學愿意利用課件中的電子筆在上面圈畫?”“我知道,看我畫的圖,兩個相同的植株,一個畫上太陽,一個不畫太陽,都澆上水。”學生在屏幕上用筆觸繪制控制光照的對照實驗簡圖,而這一環(huán)節(jié),正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即使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光合作用需要陽光。
“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淀粉,你知道怎樣檢驗綠葉中是否含有淀粉嗎?”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觀看空中課堂視頻片段,了解了淀粉檢驗的實驗步驟。“你能為檢驗淀粉中實驗的步驟進行排序嗎?”隨著新的即時答題任務的發(fā)布,學生爭先在屏幕上圈畫、了解淀粉檢驗的實驗步驟,有效落實了教學目標,知道光合作用淀粉的檢驗實驗室步驟。
課后,云分享展示,提升探究水平。課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筆者向?qū)W生端繼續(xù)發(fā)放控制變量法繪圖任務,追問學生:“這兩個相同的植株,都有太陽照射,都澆上水,同學們思考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地護理我們的綠植呢?你能在圖上畫一畫嗎?”“老師,我們可以在植物的肥料當中進行嘗試,有機肥對植物生長是否有用呢?”有的學生提出了新的疑問——想探究有機肥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這節(jié)課雖然結(jié)束了,但“我的一米花園”科學綜合探究還在繼續(xù),學生用圖片、視頻等形式與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云分享”“云互動”。線上線下科學實踐探究活動豐富了學生學習的體驗,拓展了科學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更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作者單位系上海市海濱第二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14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