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漢區(qū)西馬路小學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流暢表達自己的觀點。
一直以來,“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四大基本活動,也是學生應掌握的四大能力。但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絕不是語文學科的專利,各科教學都應根據自身的特點,著力培養(yǎng)學生這四個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數學學科自然也不例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數學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顯然,“數學思維”是“三會”的核心。而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正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關照。回歸日常的數學課堂,每節(jié)課都離不開學生的“聽說讀寫算畫”等基本活動。貫穿“聽說讀寫算畫”活動始終的則是“數學思維”。雖說“說寫算畫”都為思維提供了外在的表現形式,但相比“寫算畫”而言,“說”是一種更為直接、更為便捷的表達方式,是課堂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主要方式。
1 應培養(yǎng)學生什么樣“說”的能力
同一班級,不同學生“說”的能力高下不一。筆者認為,理想的“說”的能力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征:
重點突出——有內容
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學生答非所問或詞不達意的情況。答非所問說明學生沒有明晰問題的方向和實質,說偏了;詞不達意說明學生無法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清楚,說淺了。具備較高的“說”的能力,需要厘清問題指向,聚焦主題,突出重點,并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便于對方輕松快捷地把握“說”的主旨。
條理清晰——有層次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常常用來形容說話沒有條理、語無倫次,出現這種狀況是思維不清晰的表現。須知,對于一個問題,如果思路清楚不一定能說得清楚,但倘若思路不清楚一定說不清楚。因此,具備較高的“說”的能力,需要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能完整有效地向他人傳遞信息。
有理有據——有邏輯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高度抽象性、嚴密邏輯性和廣泛應用性是其基本特征。任何數學結論都需要經過邏輯推理的嚴格證明才能得以承認。即便是小學數學,也應通過簡單的歸納或類比,猜想或發(fā)現一些初步的結論;抑或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fā),依據規(guī)則推出其他命題或結論。有理有據、邏輯清晰是具備較高的“說”的能力的重要表征之一。
生動形象——有感染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閱讀與鑒賞”主題下貫穿三個學段的一致要求。數學學科中學生的表達雖不必像語文學科那般慷慨激昂,但絕不至于冷若冰霜。生動形象地“說”更具感染力,從而引發(fā)他人共鳴,讓更多人信服自己的觀點。
2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說”的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后天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數學教師應結合具體課程內容教會學生“說”的方法,廣泛搭建“說”的平臺,共同助力學生提升“說”的能力。
教學“說”的方法
提煉關鍵詞:說話把握不住重點,是思考不成熟的表現。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具體的問題先確定幾個關鍵詞,實際交流時圍繞關鍵詞逐一展開,這樣可以確保自己的表達不偏離重心。比如,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后,教師在課堂總結階段可提問:你能說說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嗎?回答這一問題,有學生這樣表達:“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去乘,再用十位去乘,最后加起來。”這樣的表達會給人不知所云的感受。為突出重點,理應結合學習過程,提煉“分—乘—合”三個關鍵詞展開交流: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時,要按“分—乘—合”三步進行,“分”是把第二個乘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乘”是分別用一位數和整十數去乘第一個乘數,“合”是把前面乘出來的兩部分結果合起來。顯然,這樣表達便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說得更清楚了。當然,這也啟示教師在日常教學時應把握核心,注重板書設計,將教學內容的關鍵以簡潔明了的方式結構化呈現出來,給學生交流提供有力的支架。
使用順序詞:說話無序是思維不連貫的表現。這就需要學生在思考時將想說的話分為幾點,說時巧妙用上“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順序的詞,讓表達有條不紊。比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時,教師提出:“百分數與分數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許多不同之處,你能說說它們的不同點嗎?”這是一道答案開放的問題,說不好便會顯得雜亂無章。因此,在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作如下示范:第一,百分數和分數的意義不同。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第二,百分數和分數的讀、寫方法不同。百分數讀作“百分之幾”,寫時先寫百分號前面的數,再在后面接著寫百分號,百分號固定不變,百分號前面的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分數讀作“幾分之幾”,寫時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分子是自然數,分母是非0的自然數。第三,百分數和分數的應用范圍不同。百分數只表示兩種量之間的倍比關系;分數既可以表示兩種量之間的倍比關系,也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
運用三段論:三段論是一種邏輯推理方法,運用得當可以讓自己的表達更加嚴謹。小學數學課程內容中,經常會有要求學生說理的問題,比如,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經歷基于給定線段用直尺和圓規(guī)畫三角形的過程,探索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還會引導學生經歷根據“兩點間線段最短”的基本事實說明三角形三邊關系的過程:因為兩點間線段最短,在△ABC中,AB是點A和點B之間的線段,那么,AC+BC>AB;同樣的道理,AC+AB>BC,AB+BC>AC;所以,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經常運用三段論進行這樣的說理練習,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講道理、有條理的思維習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推理意識,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
融入體態(tài)語:高質量的“說”不只是有重點、有條理地表達,還要讓表達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從而使更多人認可自己的觀點。要想做到這一點,在說的時候應適當地融入體態(tài)語,借助書面語言、圖像語言、符號語言、語音語調、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一起來協(xié)助我們展開表達,力求生動形象。比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有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媽媽在網上訂購一個直徑12英寸的比薩,由于店里沒貨,店員送來兩個直徑6英寸的比薩,這種換法合理嗎?說說你的想法。”思考后,一名學生走到黑板前,落落大方地邊說邊寫。這里,板書的面積計算過程以及畫的草圖,讓問題背后的道理清清楚楚地呈現在同學眼前,這樣一定會讓人心悅誠服。
搭建“說”的平臺
每日小講壇:利用每節(jié)數學課開始的3分鐘左右時間,由一名學生主講,其他學生簡要評價。學生講的內容沒有特殊要求,只要與數學有關,可以是經典數學故事、精彩數學游戲、神奇數學魔術、趣味數學漫畫等。這一活動可在一到六年級持續(xù)開展,一、二年級學生可在家長和教師的指導下選擇內容、準備材料,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和準備材料,自主開展活動。
口頭交流作業(yè):學生直接根據題目要求“說一說”的一種作業(yè)形式。將原本需要動手寫的作業(yè)改為動口說,突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減輕了學生書面作業(yè)的負擔,在提升學生“說”的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做作業(yè)的積極性。
小小辯論賽:將班級學生組成不同的團隊,圍繞某個與數學有關的話題展開辯論。教師可先組織學生觀看辯論視頻,了解辯論賽的基本常識,在此基礎上,擬定主題,開展“小小辯論賽”。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現場辯論的過程中提升了團隊協(xié)作、語言表達以及臨場應變等多方面能力。
數學話劇:將數學元素融入話劇,通過學生合作演繹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史相關知識等,從而了解數學的價值,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學生學習長度、質量和體積單位后,教師可指導學生查閱資料,理解度量衡的意義,了解中國古人的度量方法,在此基礎上,編寫話劇《度量衡的故事》,在表演中加深全體學生對量和計量的理解,豐富并發(fā)展量感。這里,以話劇的形式具象地演繹抽象的數學,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從而讓更多的學生走近數學、了解數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作者系江蘇省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小學數學教研員、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13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