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不久前,某電商平臺銷售有關“愛因斯坦的腦子”等產(chǎn)品,標價從0.01元至20元不等,因銷量過萬上熱搜,成為該平臺“2023年度十大商品”之一,且熱度還在上升。“不妨下單一個‘愛因斯坦的腦子’,賦予精神寄托,讓智商+1”,成為商家的宣傳語。這種無中生有的產(chǎn)品,到底靠什么俘獲人心?
主持人語
歲末年初,辭舊迎新。回望過去,總有新事物、新景觀、新感知不斷涌現(xiàn)。某電商平臺年度商品盤點中,虛擬情緒商品亮眼入圍,令人遐想,引人深思。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奇之像,也許亦為“腦洞大開”的訴求新表達。它看似“無厘頭”,卻又來源于現(xiàn)實;它充滿自由的想象力,也折射出我們走向愈加包容的心靈之需;它看似荒謬的外表之下,其實掩不住年輕人積極向上的初心。
青年說
人本身是社交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是能量的流動交換。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在滿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會尋求歸屬與愛的需要,渴望與他人交往,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在數(shù)字時代,以面對面交往為情感獲得途徑的社交模式已經(jīng)被打破,一些年輕人正在通過社交軟件打造一種新型情感交流模式,虛擬情緒商品便是其中之一。
虛擬情緒商品,旨在尋求情感與歸屬。互聯(lián)網(wǎng)在無限拉近新時代公眾距離的同時,似乎也將年輕人困于情感的圍城。他們一邊渴望社交帶來的情緒價值,一邊回避著現(xiàn)實的社交場合。喧囂與熱鬧,始終和現(xiàn)實世界隔著屏幕的距離。虛擬情緒商品的出現(xiàn)正是部分年輕人在矛盾境遇中的一種平衡之道。情緒無法被度量,歸屬也無法被物化。虛擬情緒商品雖無實體,但通過現(xiàn)實可見的價格,成為年輕人眼中可即時獲得的情感溝通媒介。
虛擬情緒商品折射出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認同與滿足。“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在自身和環(huán)境中進行調節(jié),遵循現(xiàn)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尋求滿足與認同是“自我”的本能。無論是之前風靡的“電子木魚”,抑或如今的“情緒商品”,實際上都是年輕人在“自我”的不確定中尋求外界的肯定,為自己的抉擇加上一層保險,從而積蓄繼續(xù)前行的勇氣。
可見,虛擬情緒商品的本質,是現(xiàn)實世界發(fā)現(xiàn)情緒、挖掘情緒、滿足情緒、治愈情緒的投射。一些年輕人將此作為情感生活的調劑,獲取陌生人的善意與肯定也未嘗不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虛擬情緒商品在年輕人心路不開的時刻,為其帶來了鼓勵的清淺漣漪,使其以更好的心態(tài)去迎接撞見陽光的那一刻。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30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