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
數字作業(yè)讓課堂教學更高效,實時監(jiān)管讓課后服務更豐富,智慧體育設備讓課間10分鐘更有趣,孩子的體質數據直通家長手機端,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心理健康資源家校共學……走進上海市長寧區(qū)中小學校園,數字化設備觸手可用,大數據價值不斷釋放,人人參與、人人建設、人人享有的數字校園生活正在成為新常態(tài)。
作為上海市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qū),長寧探索區(qū)域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一體化整體推進。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教委“政府定標準、搭平臺,企業(yè)做產品、保運維,學校買服務、建資源”理念指導下,長寧區(qū)啟動數字基座建設。經過兩年建設,全區(qū)所有106家教育單位、6萬余名師生全部接入數字基座,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主力軍”。
“我們正在全力打造教育數字化整區(qū)建設的‘標準化+個性化’模式,‘標準化’保證了數據的互通互聯(lián),‘個性化’推動著應用的百花齊放。”長寧區(qū)教育局局長熊秋菊說。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資源豐富校園生活
“前不久的勞技課上,我們在學校博睿園里收獲了紅薯,今天的音樂課上通過自己的演奏來表達豐收的喜悅,感覺歡樂的情緒跟著鼓點迸發(fā)出來。”新涇中學的音樂教室里,八年級的學生們正在教師袁玉的指揮下合奏自編的《豐收鑼鼓》,這節(jié)課也被學生們評為最喜歡的課之一。
“把藝術創(chuàng)編實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這是我從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獲得的靈感。”袁玉說。兩年前,袁玉從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yè)畢業(yè),作為一名新教師,如何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與課程教學目標要求更好對接?
當時,正趕上區(qū)里推進數字化教育轉型,數字基座實現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市—區(qū)—校教育資源”貫通,數字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成為袁玉學習的重要渠道。
最近,袁玉正在為學校課后服務社團的學生們創(chuàng)排中國打擊樂重奏作品《合》,把初中各年級教材中學到的節(jié)奏、打擊樂器等融合在一起進行整體編排,再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進度分開訓練。
“這首作品的音樂并不是很難,但是能讓同學們通過創(chuàng)排演實際感受中國打擊樂的精氣神,通過站姿、儀態(tài)以及對各種中國打擊樂器的接觸了解,讓同學們更深入地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袁玉說。
“到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尋找靈感已經成為我們教師的習慣性工作方式。”天山第一小學課程教學部主任莊佳葉介紹,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優(yōu)質數字資源的支撐下,學校本學期還開拓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育人新空間。
上學期末,天山第一小學在課后服務數據分析和家長問卷中發(fā)現一個問題,“三段式”課后服務中,不少學生第一段“一起作業(yè)”的時間有較多空余。作業(yè)已經完成了,社團活動還沒開始,空余時間干什么?
學校在充分調研討論后決定“把時間還給學生”。為此,學校對照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課后服務”六大板塊的內容,開拓了“課后圖書館”“課后體育場”“課后科技館”“課后Chat吧”等6個課后服務個性化場景空間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們空閑時可以到自己感興趣的空間里自主學習。
“漂流電影院”存放著社會人士捐贈給學校的20副AR眼鏡,教師們下載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影視教育”資源,供學生們自主選看;在“課后科技館”,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科普教育”板塊的院士專家報告;在“課后少年宮”,學生們正跟著視頻課里的教師捏彩泥……根據學校課后服務監(jiān)管平臺的數據,開通3個多月來,六大自主學習空間的使用時間均達近50小時。
“國家平臺提供了這么多優(yōu)質資源,學校如何結合實際充分利用,我們也在進行一些新的探索。”天山第一小學校長呂華瓊介紹,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和長寧數字基座的一些數字資源,學校正在組織“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項目化學習課程。
六年級的科普教育,七年級的文化藝術專場,八年級的體育鍛煉活動,九年級的“青春夢 中國夢”主題研討……在婁山中學,學校結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相關資源,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實際設計了具體的主題學習活動。學校還將平臺上心理健康相關資源和活動推送給家長,通過親子共學的方式,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如何處理各種情感和心理問題,形成更加全面協(xié)同的心理健康支持網絡。
“低代碼應用”讓更多教師參與實踐
“學校沒花一分錢,就實現了幼兒在園服藥數字化管理。”在長寧實驗幼兒園,園長仇紅燕告訴記者,依托區(qū)域數字基座,學校數據管理員最近開發(fā)了一款新的“低代碼應用”,幼兒的特需餐、在園服藥等管理都變得更加便捷、精準。
“數字基座是一個中樞,為全區(qū)師生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提供了公平、開放、包容的參與環(huán)境。在這里,人人都是主角,知識共學、數據共研、價值共創(chuàng)。”熊秋菊介紹,整區(qū)推進數字基座建設,主要目的是讓師生都能參與到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中來,以數字賦能實現育人模式變革,以數字驅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截至目前,長寧數字基座已上線684個數字應用。面對共性需求,由區(qū)域集約開發(fā)應用,先試點,再推廣,后覆蓋;面對特別需求,引入第三方應用,通過標準化插件方式一周內接入基座,并在使用過程中根據教師的建議優(yōu)化迭代;面對個性需求,教師低成本、零門檻自主開發(fā)低代碼應用。
為推動更多教師參與到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中來,2022年長寧面向全區(qū)教師開展“低代碼數字應用”研創(chuàng)大賽,吸引了全區(qū)256名教師參加,共研創(chuàng)191個應用作品。
“游戲活動結束后,用品很快分類歸位,一點也不影響下次使用。”大賽獲獎作品之一,建青實驗學校幼兒部教師許士瑾針對幼兒園玩具、圖書、運動器具管理難題研發(fā)的應用引起了諸多幼兒園教師的共鳴。在這個應用里,每一件用品的名稱、圖片、數量等信息一目了然,不僅方便存取使用,使用情況數據還能為學校購置用品、教師選用器材等提供參考。
“第一次研發(fā)好后推給教師用,教師竟然看不到。從初步嘗試受阻到如今實現共享運用需求,很有成就感!”談起應用開發(fā)的過程,許士瑾自豪地說。
作為區(qū)級學科帶頭人,許士瑾還帶領其他學校的教師共同開展“低代碼應用研創(chuàng)”的課題。為了方便集體研討,她又研發(fā)了一個應用專門用于課題研究的開展,資源、材料、研討等信息全部能在這個應用上找到。
對于教師研發(fā)的成熟好用的應用,長寧區(qū)還會在全區(qū)復制推廣。據了解,長寧區(qū)已遴選27個優(yōu)秀應用入駐區(qū)級低代碼應用場景庫,供全區(qū)學校自由選擇、一鍵復用。
用大數據讀懂孩子成長規(guī)律
立足自身的區(qū)位優(yōu)勢和發(fā)展特點,長寧區(qū)一直致力于建設質量一流的“活力教育”,堅持“低成本、輕負擔、高質量”,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有了數字化資源、工具、空間的加持,有了大數據賦能,“活力教育”也煥發(fā)出了數字時代的新活力。
2022年3月,新涇中學獲評上海市“非遺在校園”示范學校。新涇中學與滬劇的“緣分”已有近30年,教育數字化轉型也為學校滬劇特色教育的開展添翼賦能。
在學校滬劇特色課上,教師們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區(qū)域數字基座上“中國詩詞大會”“戲曲與戲劇”等數字資源引入課堂,并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甦萍和長寧滬劇團滬劇演員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開展原創(chuàng)古詩詞滬劇表演唱、滬劇小戲創(chuàng)作等,讓非遺文化發(fā)揚光大。
“數字化轉型為我們特色課程的拓展實施提供了支撐。我們正在開展以‘白蘭’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結合學校滬劇表演、西郊農民畫等特色課程讓更多學生體驗藝術美育實踐。”新涇中學校長崔旦說。
“教育數字化轉型打通了‘整本書閱讀’最后一公里。”在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級中學,教師秦加怡告訴記者,數字化推動了學生閱讀的深入開展。
該校最新開發(fā)了一款智慧閱讀應用,將統(tǒng)編教材中14本必讀書目、28本推薦書目以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中推薦的108本書匯集。教師們對每本書的閱讀目標及核心要點進行梳理后,系統(tǒng)性地開展問題設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遞進式的問題鏈實現對整本書的深度理解。
“問題的設計大大提升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效率,基于這一應用,我們還利用暑期開展了面向全區(qū)學生的智慧閱讀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青少年閱讀。”秦加怡說。
通過數字化平臺利用多媒體形式對學生閱讀進行全過程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性數據也都有實時記錄。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級中學校長徐斐說:“通過學生閱讀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教師能及時發(fā)現學生閱讀中的問題,進而開展教學調整。”
比如,針對閱讀評價中發(fā)現的學生在“解構與整合”“應用與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普遍較弱的情況,學校語文組開展了專門的主題教研。通過后臺數據,教師們還驚喜地發(fā)現,有不少課堂表現并不活躍的學生,課后的閱讀量并不少。
走進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數字味”首先是從操場上彌漫而來的——大操場的四周立著10多塊不同形狀的智能體育屏。
趣味游戲屏前,學生只要揮揮手就能登錄,一邊運動一邊玩闖關游戲。課間10分鐘,學生會三五成群地來到運動挑戰(zhàn)屏前,進行跳繩、開合跳等運動比拼,挑戰(zhàn)排行榜會在屏幕上實時顯示。50米跑道上,智能測試屏會自動采集學生的運動過程,實時給出成績。
“智能設備采集的運動數據都會實時上傳到學校數據平臺。智能設備收集的數據不僅有運動成績,還有具體的運動參數、動作分析以及點評建議,這樣就方便同學們針對性地開展訓練。”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體育教師楊辰說。
“‘智慧體育’讓更多孩子動了起來,課間的校園也變得更有活力了。”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校長許軍說。
科技教育是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的辦學特色之一,近3年里學校學生參加各級科技類競賽獲獎600余項。許軍告訴記者,學校最近開發(fā)了“科技創(chuàng)新看板”應用,集成了學校各種科技類課程與活動、學生的科創(chuàng)成果、學生參加各類科技賽事的資料等數據資源,接下來,希望能從大數據分析中對學校科學教育的內涵發(fā)展做進一步的改進。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4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