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成都商報》報道,在招聘網站上,“兒童成長陪伴師”“家庭成長陪伴師”等新職位因高學歷要求和高薪水回報,受到求職者關注。月薪從1萬到8萬不等,要求從限定名校畢業(yè)到“海本海碩”起步。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成長陪伴師群體中,80%的從業(yè)者為女性。
月薪輕松數萬,沒有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和上下班打卡要求,也無須租房和通勤,“兒童成長陪伴師”這一新興職位似乎滿足了很多年輕人對工作的美好幻想。應該說,“兒童成長陪伴師”“家庭成長陪伴師”等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無暇陪伴孩子的空缺,也從側面反映出一些家庭越來越關注兒童乃至青少年的成長,意識到對孩子多加陪伴的重要性,這是可喜的進步。擁有成長規(guī)劃、心理學知識背景的“高知”陪伴師,也能為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等提供更加細致、科學的服務,對他們的成長有不小的助益。
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家長把陪伴孩子的任務全部交給陪伴師,自己卻樂得當起了甩手掌柜。要知道,再好的陪伴師也只能起輔助作用,一旦喧賓奪主成為陪伴孩子的主力軍,那就有些本末倒置。陪伴師越無微不至,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能反而越大。兒童處于秩序敏感期、認知塑造期、身心發(fā)育期等成長階段時,尤其需要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的“在場”有助于孩子形成穩(wěn)定的情緒、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因而,父母再忙也應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相較于花大價錢請來的陪伴師,孩子們更渴求的是來自父母的愛。這樣的愛不以付出金錢多寡來衡量,只關乎家長是否用心用情。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別把親子關系中最難能可貴的共處時光,拱手讓給了所謂的陪伴師。一些家長或許認為自己一年花重金給孩子請陪伴師,難道不是真愛嗎?如果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在自己老去的那一天,子女花大價錢請最專業(yè)的護理師加以照料,卻不親自陪伴,那又將是何等的落寞與孤寂。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幸福指數如何,與父母的陪伴質量息息相關。因而,對于“兒童成長陪伴師”等,家長將其作為補充力量,偶爾加以咨詢請教無可厚非。如果長期聘請甚至嚴重依賴他們來陪伴孩子,則大為不妥,也容易將本應充滿溫情的親子關系異化成冰冷的雇傭或服務關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家長往往對陪伴師的學歷、技能等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因此這一服務也容易成為突破“雙減”政策的環(huán)節(jié)。可見,還需要警惕校外培訓人員披著“兒童成長陪伴師”等外衣,繼續(xù)開展違規(guī)補課等業(yè)務。此前就曾出現過以“住家服務”名義違規(guī)進行學科培訓的現象,不可不防。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監(jiān)管,規(guī)范陪伴師的職業(yè)行為,提供陪伴服務的企業(yè)平臺也應強化把關,避免陪伴變培訓、家庭陪伴師成為課后培訓師,共同讓陪伴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忙不添亂,成為父母更好陪伴孩子的有益補充。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28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