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弱勢
我曾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中小學時代的我成績平平,是大家眼里的“差生”。在父親安排我復讀了一年初二、兩年初三后,我才考取師范學校。
1991年,初登講臺的我,兩周不敢直視學生的眼睛。學校開全體教師會,我總是坐在會場的最后一排。粉筆字還不如高年級學生書寫得漂亮,普通話還夾雜著鄉(xiāng)音。這樣的我,自然不被列入能代表學校賽課與展示課的候選教師名單。時至今日,我的口袋里也沒有一張像樣的賽課獲獎證書,但這并沒有妨礙后來的我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展示公開課。
2002年9月,工作11年后,那個不會說話、不會上課、不會寫文、不會研究的“四不會”教師,有幸被評為當時江蘇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那么,我一個“四不會”的后進教師是如何羽化成為特級教師的?曾經的丑小鴨怎能在若干年后超出自我預期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呢?
做特級教師夢,是從1999年聽于永正先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名家公開課開始的。呀!世上還有這樣的好課,名家一舉手一投足,宛如舞臺上的表演藝術,給我以視覺的享受、心靈的震撼。隨后的日子里,我便常到閱覽室翻閱名家教學課例,揣摩名家教學招數,再到課堂上仿課,邀請伙伴、學科專家會診我的課堂。
普通話不好,是我不敢登臺展示教學的最大心理障礙,也是最不自信的地方。因為擔心學生聽不懂自己說的話,擔心觀摩課的同行對我指指點點。于是,我跟相聲演員學習繞口令,找到據說是世界上最難的10條繞口令,天天練;跟一年級小朋友學拼音,每次邁進教學現場前總要把拼音字母表從前往后,從后往前過一遍。漸漸地,我不再為自己的普通話擔心了。
沒有上公開課的機會,我就創(chuàng)造機會,主動申請上10分鐘晨會課、20分鐘寫字小課公開課鍛煉我的膽量。漸漸地,走上講臺的我從容多了,看學生的眼神自然多了。教師存在的意義是讀懂兒童。感謝10余年班主任工作經歷,天天和孩子們斗智斗勇的我,歷練了“情緒管理”能力,讓我較快地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在教育教學中尤為關注后進生的成長進步。
如今,我對小學每個年段的課堂都能輕松駕馭,這既得益于執(zhí)教六年大循環(huán)實驗班級的磨礪,也得益于對自我的不斷挑戰(zhàn)。
盡快找到成長的正途
20世紀90年代,學校有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我們班常墊底,有時距離年級第一名平均分相差五六分,多沒面子啊!動怒,常發(fā)生在每次考試后的講臺上,而這些往往又是以“為你好”的名義。眼里沒有愛,只有分數;沒有兒童,只有結果。在批評學生的背后,遮掩了自我教學能力低下的困窘。
期望每個孩子一教就會,一考就棒!多有面子啊!老教師們常安慰我“小宋你還年輕,慢慢來”。公開課不會上,學科成績考不過人。內心焦慮、教學急躁,總覺得沒面子的我,思量著找個機會離開這個職業(yè)。備考公務員,鎩羽而歸。此路走不通,轉身打起學校行政崗位的主意。可否做個副主任、主任,要是當個副校長就好了。如今想來,價值缺失的為官導向,即使給你一個當校長的機會,沒有為師生員工服務的意識,沒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對這所學校而言可能也是一場災難。
“當每扇門都為你關閉的時候,一定有另一扇門為你打開”,我相信這句話。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師學歷還沒普及的小學師資隊伍中,大專學歷又是學生黨員的我,獨被校長看中,居然把學校“九五”省級規(guī)劃課題交給我操作。不知課題為何物的我,盡管被評審專家批得遍體鱗傷,總算完成了課題結題工作。也就是這次煉獄般的經歷,讓學生時代害怕作文的我,居然也能圍繞主題搜集資料、提取有效信息,東拼西湊撰寫出一份有模有樣的結題報告。從撰寫材料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大量閱讀的益處。
課題研究改變了我。從借閱學校期刊到自費訂閱期刊,再到動筆寫作,我比同齡青年教師更早地意識到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成長步入了快速發(fā)展期。2000年,我初次在《人民教育》刊發(fā)了一篇不足500字的班級教育心得,老教研員告訴我:“你是我們縣第一位在《人民教育》發(fā)表文章的老師。”從此,要刊發(fā)文章的欲望一發(fā)不可收。每天就寢時不看書就進不了夢鄉(xiāng),每天不寫點班級教育故事,就好像有事情沒做完。
寫文章,僅僅是寫文章嗎?那是在任務驅動下的最高級別的閱讀與反思,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現場中發(fā)現了真問題,力圖通過查閱文獻再回到教學現場探索新路徑、新思想的具身研究。怎樣看待“研究與教學”二者關系呢?簡單點說:從事研究的教師,課堂水平差也不會差到哪里去;不從事研究的教師,課堂水平高也不會高到哪里去。當教師具有了研究的意識,幸福就來敲門了。
在困境中執(zhí)著修行
當你班上的一名學生,中途被調到鄰班上課,可以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心理感受:被人瞧不起,不被信任,可以說這是對青年教師最大的考驗。為何不被家長信任?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學導向,才能成為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魅力教師?
何為魅力教師?打個生硬的比方,就像是“磁石”。如何修煉成一個魅力四射的教師?如果要尋找路線圖的話,大概有兩條路可行。
第一條是顯性之路,可以看得見、觸摸得到。大約要經過合格教師、特長教師、特色教師、品牌教師四個階段。新入職教師大約需要2至3年時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教師。此階段是新教師形成教育教學習慣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黃金期,在閱讀習慣、問題意識、教育反思等方面發(fā)育起來就比較難。工作5年左右,初職教師走進了奮發(fā)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為學生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工作10年左右的教師,能夠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以某種特長優(yōu)勢為突破口“定向發(fā)展”,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使課堂教學進入個性化階段。品牌教師,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人格魅力吸引人的教師。斯霞、于永正、李吉林、于漪……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響亮的教育品牌,這些大教師超越了單位區(qū)域范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教育符號。
第二條是隱性之路,看不見,但能感受得到。大約要經歷“為尊嚴工作”“為有意思工作”到“為有意義工作”三個階段。先說“為尊嚴工作”,人是要為尊嚴而活著的。假如,教育工作者把自我尊嚴建立在超過其他班級考試分數、比過其他班級管理水平之上,就不太可能有大的教育格局。要培養(yǎng)我們的后代成為受人尊敬的人,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教師。
何為“為有意思工作”?人到中年,總要追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而來?“唉!白來了人間一趟,一輩子干了我不喜歡的職業(yè)。”常為說這些話的朋友扼腕。2005年,當連續(xù)聽了校內四周16節(jié)數學公開課后,我便有了去上一節(jié)數學課的想法,請大家把我這節(jié)數學課當麻雀解剖,看數學教學有什么問題。隨后教學案例《去種一次別人的田——一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反串數學課》刊發(fā)在《人民教育》,話題“學科間的大門被推倒以后……”引發(fā)了全國兩個月的討論。網友們戲稱我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語文特級教師”。2021年,我與初中二年級語文教師同課異構《愚公移山》,探討中小學古文教學。分享跨學科邏輯和跨學段教育實踐智慧,真是有意思的校本研討。
進入不惑之年的我才喜歡教育職業(yè),多么希望年輕的教師,不要走如我一樣的彎路,能早日找到喜歡教育工作的感覺。于是,我與青年教師結成共同成長的伙伴,以市區(qū)兩級名師工作室為平臺,開展教育研究,逐漸養(yǎng)成每周“五個一”的習慣:至少對一個學生持續(xù)觀察記錄,盡快了解兒童;提出一個真問題,養(yǎng)成問題意識;閱讀一篇喜歡的文章,多積累言語與素材;寫一篇聽課后記,提升教學水平;寫一篇教育教學反思,多研究。
再說“為有意義工作”。我會教語文是從作文開始的,會教作文是從課外作文開始的,解決課外作文是從“童漫作文”開始的。在充滿趣味的童漫作文教學中,讓我對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語文教學、語文教育的內涵逐漸有了深刻的認識。為素養(yǎng)而教,28年的童漫作文教學研究,讓我榮獲了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獲獎不是目的,而是在探討寫作教學真諦的過程中,理解寫作對促進兒童素養(yǎng)發(fā)展的意義,讓更多的教師樂教、學生樂寫,也讓我進一步認識到解決教育教學難題、創(chuàng)新教學的課程育人價值。
最后,想用兩句話與朋友們共勉:筑牢教育初心使命,在育人的道路上育己;伴隨著學生幸福地成長,讓我們也一起成長。在閱讀一本又一本、一年又一年“學生”這部有意思的書中,走向幸福快樂的教育生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03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